导言:《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多角度、全方位生动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作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彰显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仰追求、为民情怀和品格风范,《学习故事》栏目带大家更加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提供鲜活样本和学习典范。
三
听说新上任的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非常重视民主党派发展,民盟福建省委会的同志专程到宁德拜访,希望在宁德地区成立民盟地市级组织。
习近平对党派工作很重视,民盟福建省委会与宁德地委一沟通,他当即就表示支持。
当时的宁德经济还很困难,而在一个地区成立工委,不仅要在人事工作上支持,配齐领导班子人选和一定数量的盟员,也需要财政配套。
在习近平的大力支持下,1988年12月7日,民盟宁德地区工委最终克服重重困难成立了。这是民盟在全省最后一个成立的地市组织,却是宁德地区第一个成立的民主党派组织。
“那天,习近平同志不仅亲自出席成立大会,还和彭丽媛同志一起参加了当天晚上举办的民主党派代表联欢会,拉近了和民主党派同志的距离。”姚智梅今天谈起这段往事依然很感动。随后,宁德地区其他民主党派组织也相继建立起来了。
针对那时候社会上存在的共产党为什么要发展民主党派的模糊认识,习近平在1990年7月召开的福州市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发展党内外的合作共事,是增进党和党外人士团结,做好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条件。”
在习近平的推动下,外事活动改变了以往只有党委领导会见外宾的局面,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重大外事活动实现了突破。与此同时,还邀请党外人士参加协商会、双周座谈会,省政府成员会议和有关经济工作专题会议也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列席。
与民主党派人士肝胆相照,积极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善于团结方方面面力量,贯穿于习近平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之中。
“同心楼”就是见证。
当时各民主党派的省委会机关办公条件十分简陋,空间狭小、设施陈旧,有的还借用其他单位的办公场所办公,民主党派人士期盼改善办公条件。
2000年,习近平参加了讨论民主党派办公楼建设的协调会。协调会上,大家意见不一。有的同志表示支持,也有的同志说,省委、省政府的大楼也还未建成,“民主党派没有很急的事情”,可以缓一缓再考虑建设民主党派办公楼。
听了各方意见,习近平说:“共和国的建立,民主党派功不可没。今后我们执政党的发展、改革的每一步都需要我们同心同德。民主党派的办公楼不能差。”一番话有理有据,赢得了与会同志的赞同。
就这样,民主党派办公楼完成了立项。建设过程中,习近平协调了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来负责建造,并交代:“建民主党派的楼,我们的经费要跟着进度走。”
得益于习近平的直接推动,22层总面积21174平方米的民主党派办公楼顺利建成。新大楼地处繁华的福州市中心,宽敞明亮,成为展现福建民主政治良好形象的窗口。
经当时福建省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的共同商定,一致同意取“同心同德、风雨同舟”的寓意,给这座大楼取名为“同心楼”。
四
金能筹从福州市市长赴任省委统战部部长的第一天,发现老干部活动室的一张办公桌一条桌腿是短的,下面还垫了瓦片。顿时,他对做好统战工作倍感压力。
福建是一个统战大省,闽籍侨胞、台胞多,非公经济人士多,统战工作面宽、线长、任务繁重。但彼时的省委统战部机关,因为原有办公楼被拆、计划兴建的办公楼一直没动工,只好借用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一层多的教室来办公,甚至有些干部要7个人挤在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
与简陋的办公条件相应的是,统战工作基础薄弱,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在党政机关、社会上,没有什么影响力。统战干部工作起来也都没有什么底气和信心。
习近平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后,分管统战工作。在一次去统战部调研时,习近平表示,统战部常与各界人士打交道,应该要有一个好的对外形象。在他的支持下,统战部的办公楼和海联中心相继建了起来,提升了福建统战工作的对外形象,也大大提振了统战干部们的士气。
1996年,习近平在福建省委第一次统战工作联席会议上说道:“改革越深入、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要重视和加强统战工作,这也是讲政治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谁在新形势下忽略统战工作,谁就是在政治上短视和糊涂。”
金能筹多次谈到,习近平对统战工作的深刻认识,与他的家庭背景有着很深的渊源:“习近平同志的父亲习仲勋同志是我党统战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习近平同志耳濡目染,对统战工作也非常熟悉、非常重视。”
“我的父亲是做统一战线工作的,我对统战工作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常常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