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 |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之第四十七期:大厦之门开大些(二)

作者:时间:2022-08-28点击数:

导言《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多角度、全方位生动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作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彰显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仰追求、为民情怀和品格风范《学习故事》栏目带大家更加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提供鲜活样本和学习典范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在复苏中前进。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支持和鼓励跨国投资,是增强全球经济活力,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有效途径。

1999年9月8日,第三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如期举行。习近平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身份在开幕式上致辞。

习近平说:洽谈会将集中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吸收利用外资、开展国际贸易合作方面的成就,进一步表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吸收外资的坚定信心和始终不变的基本国策。

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前身,是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洽谈会,1987年由厦门市领导班子始创,习近平是“创始人”之一。

彼时,厦门很多干部群众对特区发展充满期盼,希望市里向深圳和珠海学习。1987年春节过后,市委、市政府联席会派出一个代表团到广东考察,学习深圳和珠海等地的先进经验。

考察团去了深圳和珠海,还去了广州黄埔开发区,正好赶上广州筹办春季广交会。回程的车上,大家就议论开了:广东有个广交会,我们能不能搞个厦交会?

考察团回来后,习近平和考察团成员一起开会研究,决定举办一场以投资为主的贸易洽谈会。

当年9月8日,经福建省政府批准,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等四个地市联合在厦门举办首届投资贸易洽谈会,又称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洽谈会。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客商参加。

厦门市在投洽会上收获颇丰:与外商签订合资、合作项目19项,投资总额2.05亿元,其中利用外资2197万美元,出口成交5139万美元,在四个地市中居首位。

此后,每年9月8日,投洽会都在厦门举办,并于1988年改名为福建省外商投资贸易洽谈会。此后,投洽会又分别在1991年、1997年进行了两次升格,成为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

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以“滚雪球”般的速度迅猛发展,国际知名度与日俱增,外商与会人数、项目签约数及投资金额呈逐年递增态势,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权威平台。

那些年,从厦门到宁德到福州再到省里,习近平虽在不同岗位,但始终高度重视投洽会这一平台。

1998年至2000年,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期间,习近平曾4次到现场检查指导,协调省财政拨款3000万元帮助解决建设资金缺口问题。

1999年起,习近平连续出席第三、四、五、六届投洽会,并担任投洽会组委会主任。在每届投洽会召开前半个月,他都在厦门召开现场办公会,对投洽会开幕前的各项筹备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落实和协调。“每年8月中旬,习近平同志都领着我和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检查投洽会准备工作,并亲自向省委常委会、省长办公会议汇报筹备情况,在投洽会举行的前后几天,更是亲自坐镇指挥。”时任福建省副省长曹德淦说。

1999年,世界经济进入低位运行的调整期、国内有效需求持续不振,但仍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418名客商参加第三届投洽会,与上一届相比增长14%。福建签订外商投资项目1126个,总投资50.99亿美元,利用外资45.17亿美元。

2000年,第四届投洽会首设中国利用外资政策与信息发布的最高讲坛——国际投资论坛,尝试由单向招商引资转变为双向、多向式国际投资合作洽谈。

当时国内功能最完善的智能化新展馆启用,会展区面积扩大一倍。投洽会上,福建签订项目1136个,总投资金额54.25亿美元,利用外资47.82亿美元,1000万美元以上的合同项目达73个。

2001年12月11日,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和不懈努力,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开门就是国际市场。2002年3月31日,习近平在福建省WTO专题研究班上谈到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时说:“实施对外开放、开展对外经贸合作,是我省经济的生命线。要把对外开放这篇文章做得更好更深更活,更有成效地利用国外的资源、资金和科技成果,努力提高我省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三个月,第五届投洽会迈出从“一站式了解中国”到“引进来”“走出去”并举、逐步转向国际投资博览盛会的第一步。投洽会首设“双向投资”研讨会,吸引南非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招商机构举办相关政策说明会,鼓励和动员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出国投资。投洽会上,福建所签的合同外资比上年投洽会增长4.4%,外资来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对外开放兴,福建兴;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福建兴旺繁荣的机会越大。”在这届投洽会上,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说。

2002年,第六届投洽会境外参展团组增长幅度高达74%,双向投资的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近40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部长级官员到会宣讲各自的投资环境和引资政策。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WAIPA)成为投洽会的首家联合主办单位。

习近平在第六届投洽会上说:“投洽会已经成为福建和厦门‘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它的综合效益是巨大的。”“投洽会应该朝着更高层次推进,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投资博览会,为促进国际、国内投资贸易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

彼时,福建省在投洽会上签订的利用外资金额,已占到全省当年签订利用外资合同总金额的60%左右。

2005年1月,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再次升格,成为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实现了为双多边、第三方投资贸易洽谈搭建大舞台,为国际资本、世界财富开启大门,树立国际投资风向标,引领国际投资新趋势的目标。3月,投洽会正式通过了全球展览业协会(UFI)的认证,成为全球唯一经UFI认证的投资促进类展览会。同年,投洽会与亚欧会议贸易投资博览会同期同馆举办,共有125个国家和地区派员参会。

2010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再次来到厦门出席投洽会。这一次,他拿起象征会议的“9·8金钥匙”,为投洽会开馆、剪彩,并在世界投资论坛发表主旨演讲称:中国将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二十届投洽会开幕式发来贺信:“希望投洽会以双向投资促进为主题,精耕细作,打造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精品,办成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发挥积极作用。”

闪烁新世纪光芒的“金钥匙”,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之作历程中,像一面旗帜,引领集聚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拓展友好合作,书写合乎时代命题的和平与发展新篇章。

2000年,历史跨入新世纪。

厦门,已从昔日的海防小城逐渐崛起,但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岛内岛外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2001年2月24日,厦门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要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发展,岛内工业将向岛外转移。

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厦门,要求厦门“壮士断腕、金蝉脱壳”,向岛外拓展。

“缩小岛内外差别”,成为厦门提速发展的突破口。

6月26日,中共厦门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厦门城市建设作出战略性调整,决定由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

8月18日,习近平在省人大代表“回家”活动中,以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又一次踏上厦门岛。他深入厦门象屿保税区,了解保税区改革与发展情况,还与在厦门的部分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座谈,就如何使保税区成为厦门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商讨。

他说:“作为我省的龙头,厦门要在新世纪再创新辉煌,一定要有世界的眼光,要有新思路,要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性都市来规划发展。”

2001年,厦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分别比当年全球、全国、全省经济的平均增幅高10个百分点、4.7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

12%不是一个理想的速度——在当年15个副省级城市中,厦门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多项指标均排在最后一名。

“厦门经济的发展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最佳境界,有再提高速度的必要,有再提高速度的空间,也有再提速的条件。”当年市统计局的分析报告这样写道。

2002年5月,福建确定加快九个设区市的发展,提出要大力开拓城市新的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以改变福建省23个城市规模偏小、难以承担区域经济中心作用的现状,明确厦门“向岛外拓展”。

2002年6月12日,习近平专程赴厦门调研。

他马不停蹄地考察了同安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马巷后莲开发区洪氏企业、如意食品有限公司、开元区下何船管站、国家会计学院、市公交总公司、厦顺铝箔有限公司、厦门卷烟厂海沧新厂、翔鹭石化PTA项目工地等处。

6月14日,在省市领导座谈会上,习近平直接点题: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发展,厦门本岛基本饱和,而岛外发展明显滞后,经济腹地空间小……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扩大经济发展腹地,已成为厦门城市建设发展当务之急。

“要加快调整城市发展方向和战略布局,加快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他提出了坚持“四个结合”的跨岛发展战略思路。

首要的,便是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以厦门本岛为中心,在本岛以外的大陆沿海建设不同功能的组团,形成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内外一体、城乡一体,共同发展进步。

“提升本岛、跨岛发展”动员令发出,厦门就此“舒拳成掌”,拉开城市格局与骨架,跳出131平方公里的本岛,投向1573平方公里的全域。

2002年11月,《厦门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实施纲要》出台。根据纲要,厦门要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成海湾型城市框架。

2003年,为了适应海湾型城市总体建设的需要,厦门行政区从七个调整为六个。

2006年,岛外固定资产投资335亿元,首次超过岛内。

2010年,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岛外集美、海沧、翔安、同安各区迅速崛起,环东海域新城、马銮湾新城等建设如火如荼,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完善,岛内外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这座城市“扩容”了!

2017年9月,凤凰花开,世界的目光聚集到这座海湾型城市。

“当时的厦门基本上没有什么高楼大厦,晚上的灯光是非常稀疏的,外国商人和游客也很少见。如今,32年过去了,海风海浪依旧,厦门却已旧貌换新颜。”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时,习近平回首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盛赞这座城市的“高素质、高颜值”,“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夜晚到处是灯火辉煌,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勇敢坚毅、吃苦耐劳的当地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用自己的双手把厦门变成了与一座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对外交流密切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大厦之门,越开越大!

地址:福州市南郊相思岭 350119

Copyright@ 2012 菠菜资源网信息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