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多角度、全方位生动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作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彰显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仰追求、为民情怀和品格风范,《学习故事》栏目带大家更加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提供鲜活样本和学习典范。
五
旧城改造,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城市巨变。老百姓看到了城市变化,但其背后决策者的思虑并不为人周知。最大的思虑,就是一个字钱有限的资金,如何平衡棚屋改造与城市建设
摸清家底,才能化解矛盾。
福州当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各类公司有几十家,其中不少是“三资”企业,外资到资额已突破6000万美元。
改革开放后,福州市民手头上的钱逐年增多,到1990年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突破60亿元……
习近平提出福州旧城改造搞好“三个结合”的构想旧城改造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相结合、与住房制度改革相结合、与金融体制改革相结合。
根据土地资源情况、城市总体规划和开发对象的经济实力,福州市的旧城改造被分为三个类区。棚屋区改造主要鼓励单位和居民住宅解困合作社集资建设,政府从多方面予以扶持。
不宽裕的财政资金,成为撬动棚屋区改造工程的杠杆。福州市财政先行垫付一些资金,随着改造的实施,楼房代替平房后,拆出来的地块就成为滚动的资金来源。加上民营企业积极介入旧城改造,银行也愿意提供贷款。
经济效益好的地段被房地产开发商率先开发后,离繁华街道较远、地段等级低的成片木棚屋区还亟待改造。1993年调查摸底显示,福州尚有木棚屋 440 万平方米。
不能让我们的市民提着马桶跨进21世纪!
1993年8月25日,习近平在福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制定的连片木棚屋改造初步实施方案上批示∶"应积极进行改造,并给予政策支持,改造时注意规划布局,避免二次改造。"
根据实施方案,木棚屋改造工作被列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改造难度高、居民要求改建呼声高、经济效益低的"两高一低"木棚屋,成为此次改造重点,以实现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五年内基本消灭连片木棚屋区的战略部署。
1995年7月23日,《福建日报》刊出的报道《福州四十万居民乔迁新居》中,提到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福州市先后改造了400多片大小棚屋区,新建各类住宅800多万平方米,建成12个配套齐全的万人住宅小区和20多个中等规模的居民新村,使全市近40万居民乔迁新居。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8.3平方米。
一位在棚屋区过了大半辈子的老中医,搬迁至新居后,在厅堂里贴上了一副对联∶"人心不足吾已足,盛世难逢我今逢。"
六
1996年,习近平到省里工作后,依然牵挂着棚屋区的百姓。因为历史欠账过多,福州仍有部分群众居住在棚屋区。2000年7月2日,烈日炎炎。下午2时,几辆车缓缓地驶进台江区下杭路。
时任省长习近平率队察看了上渡、帮洲、义洲等栅屋区,又来到紧傍着闹市中心的苍霞。
苍霞位于台江区南部江滨地段,自古以商贸发达而闻名。到了抗战时期,苍霞作为重要革命根据点,输送了大量情报。然而,随着陆上交通的兴起,闽江上的船舶开始减少,百年苍霞逐渐转为生活街区,热闹散去,渐趋沉寂。
顺着一行人的目光望去,省城的繁华消失殆尽,只余下破旧的棚屋区。
正义路27号是一幢二层木屋,房屋年久失修、旧板横斜,130 多平方米,挤进了7户27口人。
居民唐庆旺正在院子里帮人宰杀鸭子,看到一行人朝他走来。旁人告诉他,省长来了。"省长笑着跟我打招呼,还让我带他到家里看看。"唐庆旺回忆,"省长本来还想爬到阁楼上去看看,但他身材高大,很难上去,就在梯子下跟我谈。"
蒸笼一样的木板房里,习近平详细询问了老唐一家的生活情况。
唐庆旺是连家船民后代,祖辈一直过着"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漂泊生活。到他出生时,一家人总算租到房子,从水上搬到了岸上。
就在不足九平方米的房子里,老唐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我们愿望不高,我们这一代就算了,下一代不能再这样住下去了。"
省长的亲切随和,让老唐说出了心里话∶希望早日搬迁,也希望花钱少一些。
习近平频频点头,表示理解。
大家在屋子里还没待上一会儿,就满身大汗了。习近平说;"我们在中午最热的时候来看,才能真正体会到住棚屋区群众的困难和疾苦。"
随后召开的棚屋区居民座谈会上,八十高龄的老人家杨声锵热泪盈眶∶"衣食住行是人生四件大事,党和政府为我们解决了三件,现在,又要为我们解决第四件,我多年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面对父老乡亲热切期盼的眼神,习近平说∶"改革开放以来,福州的变化日新月异,但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千万不要忘了那些生活条件困难的群众。改造棚屋区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这是一件好事,我们一定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原则,多听意见,集思广益,择其善者而从之。"
"请给群众捎个话,政府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盼,把好事办好。"习近平对参加座谈会的居民代表说。
在棚屋区改造指挥部召开的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说,安居是群众生活的基本要求,安居才能乐业。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还存在成片的棚屋区、"架子房"。我们的政府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他说∶领导干部有几个住在棚屋区的?如
三、窄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两个字
果自己住棚屋区,一定恨不得马上搬出来。将心比心,我们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把钱用在急群众所需上。7月4日,福州市棚屋区拆迁安置优惠政策、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和安置房计价标准等3个文件出台。
7月10日,苍霞棚屋区拆迁改造工作正式启动。8月底,苍霞社区共3441户涉及近万人的动迁工作全部完成。10月,启动改造仓山区上渡等地的棚屋区,仅一个月时间,上渡一期棚改的3531户拆迁户全部搬迁完毕,没有一户上访,创下了福州市旧城改造动迁史上进度最快的纪录。菖蒲、帮洲、义洲、下藤、洋洽……一个个棚屋区被成功改造,告别了历史。
七
2001年5月23日,时隔近一年,习近平专程前往苍霞、上渡察看棚屋区改造工程进展。
重返故地,当年破烂不堪的棚屋区已变了模样—安置楼已全部落成,41幢崭新的住宅楼分列成三排整齐的方阵。淡蓝色的屋顶,嫩黄色的外墙,明快淡雅的色调,让新苍霞秀在其外。
"所有的棚屋区住户都分到房子了吗?分房政策群众都了解吗?安置过程中群众有意见吗?"习近平关切地询问工作人员。
他嘱咐市里的干部,一定要把政策给群众说透说明白。回迁群众纷纷围了上来∶习省长,旧城改造你抓得好啊,我们祖祖辈辈都盼望能有个好的居住环境,今天终于实现了!
习近平说,我们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实惠,感受到温暖,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困难的事情帮起。
2001年8月17日,原住在正义路27号的唐庆旺和他的老街坊们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新房钥匙。新房子60平方米,窗明几净、亮堂舒适,总价10万元,他凑了7万元,贷款3万元,月供500元。
"这可是当时全福州最好的房子。住了一辈子棚屋,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而且是有自己产权的。"回首往事,老唐眼
眶湿润。
苍霞新城建成后十余年间,福州市持续投入,对小区道路、沟渠、绿化等进行综合整治,让回迁群众生活更舒适。
如今,跨越闽江的三县洲大桥,下桥不远处,苍霞片区绿树掩映、楼宇林立、店铺密集,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也正在进行,有望再现繁华。
从"忧居"到"安居"再到"宜居","纸褚福州城"留在了昔日。2010年9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再次踏上了他熟悉的这片热土。
对福州打造宜居城市的做法,他给予了肯定。他说,福州是有福之州,福州人是有福之人,衷心祝福福州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