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多角度、全方位生动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作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彰显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仰追求、为民情怀和品格风范,《学习故事》栏目带大家更加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提供鲜活样本和学习典范。
一
习近平任福州市委书记不久,有一次,到机场迎接一位中央部委的领导。车辆已到市中心时,那位领导同志问道∶"咱们快进城了吧?"一句无意之问,问出了福州人的无奈。
20世纪90年代初的福州,尽管是省会,还是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但很多地方的面貌跟县城差不多,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供水、道路、绿化等指标长期低于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
"纸褚福州城"的说法,很快为习近平所知。
"你们知道福州人最怕的是什么吗?"有一次,习近平这样问福州的干部。
有说这个的,有说那个的。
"我在下面转的时候听到,福州人最怕的就是水火无情。为什么?福州这个地方很多都是木板房,火一烧就是一大片。闽江一发大水,水就会倒灌进来,百姓就遭殃了。"习近平说。
二
福州棚屋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福州地处闽江入海口,每年闽江泛滥,洪水便涌进街巷。砖头遇水浸泡就膨胀粉化,因此棚屋大多由便宜的杉木板横七竖八拼接而成,基本是一层半的结构。
走近了看,木头外墙东倒西歪,有的干裂,有的碳化,像一件补了又补的破外套。楼道、旮旯处一道道霉印清晰,蚊虫成堆,散发着恶臭。
洪水泛滥之时,老百姓就打开木门引水,避免薄木板墙承受不住压力而倾倒;洪水退去,买些报纸再糊一次内墙即可。经年累月,一层又一层,房子竟成了纸糊的。
夏天,不到天黑,家家户户抢着把竹板床支到路边;冬天,内墙上一张张破旧、泛黄的报纸无法挡住四面渗进的寒风。火灾时常发生。棚屋区人口密度高,紧挨着杉木板墙生火做饭,稍不小心,火舌卷起,火势蔓延极快,那时,"火烧厝"①的嘶喊,凄厉又悲凉。
黑咕隆咚的破房,逼仄狭窄的空间,跑进跑出的老鼠,倒马桶、烧煤、挑水,是曾在棚屋区生活的民众的记忆。
20世纪 80年代中期,福州从台江建海新村、仓山桃花山新村着手,拉开了棚屋区改造序幕。尽管如此,到90年代初,仍可以看到简陋的窝棚连成的巨大棚屋区。
三
习近平任职福州时,福州旧城改造仅完成应改造量的十分之一。
习近平调查后认为,这是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大事,棚屋区改造,必须提速。
多次调研、开会探讨后,习近平提出治理闽江泛滥和棚屋区改造两个项目要同时上马。
"第一,不能让洪水再漫入市区,要解决防洪堤问题;第二,
① 福州人将火灾叫作"火烧厝"。
市民要住上像样的房子。"习近平说。
加高、加固防洪堤工程率先完成。闽江福州段境内153公里从头到尾建成坚固的钢筋水泥的防洪堤,共投资了46亿多元,防洪标准大大提升,群众再也不怕"水漫金山"了。这只是治愈棚屋区沉疴的第一步。当时的福州,基础设施欠债多,因地处海防前线和战备需要,该干的事又太多太急,而福州的财政仅仅是吃饭财政,大面积棚屋区改造,势必造成财力紧张,并影响到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习近平在 1992年1月24日《福建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处理好城市建设中八个关系》,回顾了决策思路∶"流经福州市区的闽江段两岸,原先均为破旧低陋的木房棚屋区,我们采取分期分段改造的办法。为避免二次改造造成浪费,我们对规划区内的新建筑进行严格审批,要求上档次、上水平,改造一片、成功一片,与今后的发展相配套。"
分期分批,谁先谁后?
习近平的思路清晰且严谨∶根据总体规划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采取脱胎换骨与改头换面相结合的办法。脱胎换骨就是按规划要求尽快全面改造的地区采取全拆重建的办法。改头换面就是需缓几年改造,但目前又有碍观瞻的商业街,重点改造门面,进行"面部整容"和局部加固。
四
1992年春天,盖有主管部门大印的拆迁公告贴上了台江江滨路棚屋区破旧乌黑的木板墙,这如巨石投江,引起强烈反响。毕竟穷家难舍,福州人常说“七溜八溜,不离福州金窝银窝,比不过自己草窝。”更何况,江滨路地处码头闹市,为传统的“黄金宝地”,开店出租都收入不菲,断了居民财路,谁都不答应。
定要有卫生间,千万不要再让老百姓在外面洗澡、拎着马桶出门了。”习近平提出了具体要求。
“谁要我搬,我就死在这里给他瞧!”刚听到江滨路要拆迁,一个老依姆①把铺盖从里屋搬到厅堂,横在大门口说。她在江滨路一住40多年,讲话粗声粗气,遇事容易激动,邻里都要避她三舍。
好,让他们“拎包入住”。他还提出要“就地安置”,反对把老百姓迁走、让富裕人群搬进来的做法。
区里、街道、居委会干部没有退缩,反倒一天跑上七八趟,同老人细说慢谈,既讲引进外资成片开发、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道理,也谈改造旧城、构筑新居,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的实惠。
第三天,邻里发现,老依姆的心思变了。打消顾虑的她,连夜请来五六个亲戚,帮忙收拾厅堂铺盖,未待指挥部开动员会就主动投亲去了。
1992年4月15日至18日,在不到100个小时内,江滨路这块88亩土地上涉及2183户、万余居民和38家省市区属单位、381 家个体工商户的巨大搬迁工程顺利完成。
参与其中的人心里明白,用实际行动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给他们亮出“底牌”、吃下“定心丸”,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才是万余名居民顺利搬迁的原因。
对旧城改造任务,习近平态度明确“旧城改造的目的不是她广州市洪山区老街道客服有限公共北京市金属工具有限公司
路棚屋区破旧乌黑的木板墙,这如巨石投江,引起强烈反响。毕竟穷家难舍,福州人常说“七溜八溜,不离福州金窝银窝,比不过自己草窝。”更何况,江滨路地处码头闹市,为传统的“黄金宝地”,开店出租都收入不菲,断了居民财路,谁都不答应。
定要有卫生间,千万不要再让老百姓在外面洗澡、拎着马桶出门了。”习近平提出了具体要求。
他还提出要“就地安置”,反对把老百姓迁走、让富裕人群搬进来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