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 |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之第八期:“四下基层”(一)

作者:时间:2022-07-20点击数:

   导言:《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多角度、全方位生动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作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彰显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仰追求、为民情怀和品格风范,《学习故事》栏目带大家更加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提供鲜活样本和学习典范。

19886月,刚满35岁的习近平一到宁德赴任,就一头扎进了基层。第一个月,习近平轻车简从,只带着两三个人下乡调研。第二个月,习近平还是调研,基本是两天一个县,每个县的主要乡镇、村庄都要走一走。他走遍闽东九个县,后来又跑了绝大部分乡镇。

新书记的一言一行,陪同调研的地区行署专员陈增光看在眼里∶每到一个县必先听工作汇报,不提倡念稿子,有多少讲多少;继而调阅当地的县志,深入了解县情;每到一处,必须走访村庄、企业、农户。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一个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的领导,而是向基层要真相、要思路、要答案的务实领导。"陈增光多次回

忆起调研中的一个细节∶在屏南,当地群众以最高礼节——艾叶冲蛋来招待习近平。陪同的工作人员担心习近平喝不惯这些,连忙阻止。习近平摆摆手,一把端起碗喝了下去。老百姓很高兴,一下子和他熟络起来。

以深入基层调研为起步,习近平逐步建立"四下基层"机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时任宁德地区行署副专员张学清分管信访工作,却是"新手,"四下基层"机制制定后,他有畏难情绪。

一是怕没事找事,引火烧身;二是怕群众的工作难做,万一碰到胡搅蛮缠的怎么办;三是担心群众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四是担心'四下基层'的机制难以持久,最后变成'半拉子工程'"张学清说。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顾虑,不少干部都在看习近平会怎么做。

19881220日,霞浦县龙首山下的县委党校里人来人往,宁德地区首次开展的"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正在这里进行。率队的,是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

中年妇女舒穗英向习近平诉说难处∶几年前,县对台部在她家附近的河道上建房,河道砌小了,造成淤积阻塞,今年9月,一场暴雨引发的洪水冲进了她家门,她家损失很大。

"你有什么要求?向有关部门反映过吗?""县对台部建房子有没有经过批准?"习近平问得很细。

县信访办同志答∶"经过城建部门批准。"

"问题就复杂在这里,对台部在河道上建房子,把河道小,是不对的,但是经过城建部门批准的,责任又不全在对台部。习近平说。

习近平提出到舒穗英家查看,现场给出处理意见。不久,有关部门做了赔偿并清理了河道。舒穗英感念至今。当天,得了重感冒的习近平,一直打喷嚏、流鼻涕,但和其他干部一道,坚持完成了全天的接访。

习近平接任宁德地委书记时,宁德经济总量排全省最末,俗称"闽东老九",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群众对尽快摆脱贫困的期望值较高,但地方经济基础落后,一时难以达到快速发展的要求,加上一些干部、群众观念也处于"贫困"状态,一些老问题未及时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社会矛盾增多,群众上访骤增,信访量全省排第一。

习近平认为,领导干部要主动到基层接访群众,在信访中倾听人民的呼声,了解人民的愿望。"我们工作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对上面负责,而且要对群众负责,为人民做主。"

那天,接访结束后统计发现,来了102位上访群众,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有12件当面答复解决。有些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习近平就和相关部门说好,哪天、哪个时间,几个部门凑到一起,一次性现场办公,这样,老百姓办事就简便多了。

当天晚上,他对这件事深入思考∶有这么多来访群众,应该形成一个规范化的制度,既让群众满意,也让群众好找。

当时的闽东交通不便,偏远山村路途颠簸,群众有事找政府,耗时不止一天。

与其群众跋山涉水上访,不如我们干部直接下访,几个干部下去,总比那么多群众上来要强一些。"习近平说。为此,宁德地委、行署研究制定了《领导干部下基层巡回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分别定出"书记约访日""专员接待日"制度,由地委委员和副专员轮流带领地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各县(市)与当地党政领导一起接待群众来访。

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这样到了一定程度就没有人来申诉了,明代文学家、曾任寿宁知县的冯梦龙曾阐述过他的"无讼"理念。

当时的寿宁,许多山民"不知法律,以气相食,凌弱蔑寡,习为固然"。冯梦龙认为"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他察隐情于秋毫,访真情于实地,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治理理念,劝惩教化、减轻诉累的无讼实践,取得"牢房时时尽空、百姓安居乐业"的好成效。习近平对此倍加赞赏。

"书记约访日""专员接待日"制度推出后,闽东的老百姓没想到,在传统的喜庆节日外,他们又添了一个新节——定于每月20日的地县乡三级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各级干部称之为"服务日""公仆日",而有的群众管它叫"连心节"

这以后,发生了许多与"连心节"有关的故事。

霞浦县长春乡传胪村老支书投诉,从1958年起,他们先后在多个水库建设中投下了数以万计的无偿义务工,水库建成后传胪村不能受益,缺水问题依然困扰着村民们的生产和生活。后来,技术员远赴传胪村,解决了缺水问题。

霞浦县溪南镇居民吴月香老房被洪水冲倒,未及时修复。居民张某趁机盖店,吴月香与之理论不成,镇里多次调解无效。最终吴月香在服务日来投诉,县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研究决定,正式批地给吴月香盖房。

19903月统计数据显示,一年来,参加地区到县乡接访的厅处级干部达278人次,接待来访群众2339;受理各类问题1601件,当场拍板解决584件,占36.5%;地县立案办理101件,办结934 件,办结率达91.8%

宁德"四下基层"的工作机制在全省引起反响,各地信访局局长来到宁德现场观摩,学习好做法。

"四下基层"制度不仅倡导良好工作作风,也是干部了解村情民意、商讨解决发展难题的重要渠道。

"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1990 4月,习近平在《把心贴近人民——谈新形势下领导的信访工作》一文中写道∶"我们提倡各级领导带任务、带问题深入基层,解剖麻雀。通过深入基层,提高领导机关的办事效率,有利于把问题解决在源头,把矛盾消弭在萌发状态;同时,要积极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工作,改进各级领导的工作作风,使党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习近平调任福州市委书记后,工作仍然以调研开局。到任的第二天,习近平就下基层,半年多时间,走遍福州市八县五区,每个县至少跑五六个乡镇,每个区也都走了两三个街道,有的县跑了十多次。

他把很大的精力花在调查研究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关心群众疾苦、提出"四个万家"—下基层到老百姓家,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活动,并提出四条具

20 世纪90年代初,日益推进的改革涉及多方利益调整、一些经济、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开始显露,群众上访现象逐渐增多。

要深入扎实,不搞形式主义,要真心实意地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朋友,而不是为下基层而下基层;

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要讲求工作方法,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可以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对解决起来确有困难的问题要耐心向群众解释,求得谅解;

要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做好"送上门"的工作,通过领导接待日、领导接待周等活动"活血化瘀",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把不安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

习近平强调,要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社会反映最强烈的事情。扎扎实实地办几件实事,而且要雷厉风行,说到做到,办一件成一件,避免形式主义,也不搞花架子。

习近平发动全市大调查,由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组成16个课题小组,开展1991年工作思路暨为民办实事调研活动。那时,福州城市建设中急需解决八大问题∶卫生、绿化、交通、水电、"菜篮子"、住房、服务、治安。

1991年起,在习近平推动下,福州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为城乡人民办20件实事,拟办项目通过新闻媒介向全市公布,采用人民群众投票的方式来确定,年终公布项目完成情况,并让群众投票评选完成最满意的项目。


地址:福州市南郊相思岭 350119

Copyright@ 2012 菠菜资源网信息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