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多角度、全方位生动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作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彰显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仰追求、为民情怀和品格风范,《学习故事》栏目带大家更加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提供鲜活样本和学习典范。
三
地委书记真的要来!下党人坐不住了。从来没有接待过这么大的干部,平时办公的王氏祠堂紧挨着牛棚,寒酸不说,气味都令人窒息。一下子来这么多人考察、调研,在哪里歇脚、在哪里开会?
乡里找来找去,盯上了下党乡政府所在地下党村村口的鸾峰桥。这是寿宁县木拱廊桥中最为壮观的一座,是全国单拱跨度最长的贯木拱廊桥,可当时满是杂草和牛粪,花了很大工夫才洗刷干净。
大家纷纷贡献出家里的凳子、桌子、脸盆,给客人们歇脚、洗脸做准备。鸾峰桥对面的小学,也收拾出来做会场。
1989年7月19日6点,习近平一行就乘车从县城出发,约9 点到达平溪乡上屏峰村。往前,没有通车的路了,离下党村还有7.5公里,大家只能下车步行。
戴上草帽、搭着毛巾、拄着木杖,大家顶着炎炎烈日,在崎岖山路上前进。沿途有当地老百姓自发送来的药草茶、绿豆汤,喝完继续走。
两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下党村时,大伙浑身早已湿透了。当地干部在鸾峰桥上拉起一块塑料布围了个小圈,习近平和大家一样,在里面拿了一桶水,从头到脚冲下去,然后换了身衣服,就开始开会。
设在小学的会场里,台上是一张桌子、三把椅子,铺在桌上的,是村民从家里拿来的床单。
习近平对杨奕周说∶"你坐中间,我们两个坐在边上,听你讲。"老杨一下子就紧张了,手发抖,说∶"你让我坐在那儿我讲不出话来啊。"
1989年7月 19日,习近平在寿宁县下党乡调研并召开现场办公会参加调研的时任寿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连德仁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这一天,乘车5个小时,步行4个半小时,开会座谈访贫2个小时,一路风尘,辛苦程度不言而喻……回到县城招待所后,许多干部才发现脚底、脚趾都磨出了血泡。"
"我们尊重基层同志,你就放心大胆地坐在当中,讲给我们听。"老杨平复了一下心情,坐在习近平和陈增光中间,开始汇报工作。
听后,习近平对下党乡的发展进行具体指导,并初步确定了帮扶重点。
午饭是在鸾峰桥上吃的。坐在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的凳子上,就着泥鳅、田螺等乡村小菜,大家吃得挺香。
饭后,稍作休息,习近平又进村入户、访贫问苦。
下午3点,习近平提出不再原路返回,去现场考察要修的那条路。那是一条狭窄的山间路,很久都没有人走,荆棘丛生,高低不平。杨奕周拿着一把柴刀走在前面,边劈开杂草边往里走。每个人手里拿着一根棍子做拐杖,跟在他后面。
大热天走在草丛中,就像待在大蒸笼里,一个个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渴了,就捧溪水喝,抹把脸,继续走,一直走到下屏峰村。晚上8点左右,一行人才回到寿宁城关。
地委办公室主任李金贤路上就跟习近平说∶"今天我考虑不周,实在是太累了,你身体吃得消吗?"
习近平说∶"这点苦不算什么,当年我当知青插队的时候住窑洞,跳蚤咬得皮肤都肿了、烂了。白天干活,挑一两百斤的担子,一肩挑可以不换肩。"
在习近平看来,冯梦龙那样的封建时代的官员都能跋山涉水业到这里,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更要勇于担当,挑战困难。
吃过晚饭,习近平和两名工作人员在县城溜达,转进了新华我店。"没想到寿宁县城书店里还有这么多好书啊!"他一口气买了八九本。
第二天一早,习近平在寿宁县政府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和他同行的是18个地直部门的干部,对面坐着县直对应的18个单位的干部。会上就寿宁县、下党乡的建设工作现场研究、现场拍板。
关于寿宁,他说∶这里青山如黛,绿水长流,是大好河山,有广阔的开发领域。
关于下党乡,他说∶下党这个地方,我来了一次,一辈子都忘不了。下党不摆脱贫困,我们就愧对乡亲父老。
他还对当地干部说∶寿宁虽然经济实力排在后面,但是寿宁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好的,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
"习近平同志这一番话,讲得入情入理,听了让人如沐春风。当时很多干部都说,没想到习书记这么理解我们、鼓励我们,让我们对改变寿宁面貌的信心决心更强了。"连德仁回忆。
会上当场敲定,支持下党乡建设资金72万元,其中40多万元用来建设水电站,主要解决群众用电和公路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