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脉传统 赋能杨源(三)|传承非遗技艺 赓续文化薪火

作者:时间:2023-08-06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青年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自强。7月22日-26日,信息工程学院“寻脉传统 赋能杨源”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南平市政和县杨源乡开展“传承非遗技艺,赓续文化薪火”主题实践。

(一)传统文化进课堂——戏曲官帽

戏曲官帽是戏剧服饰的盔头名称的一种,它源于明代乌纱帽,戏曲中演员所戴,俗称戏帽。大体分为冠,盔,巾,帽等四类,在京剧鼎盛时期,加上各种地方剧种中盔头的种类约为500种。它的装饰有珠花,绒球,丝绦等,注重装饰性,同穿着的戏装相协调。

为推动城乡美育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7月23日,实践团在杨源乡坂头小学开展支教助学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课堂。在实践团成员细心的指导下,孩子们认真开展戏帽diy,每个孩子都制作了一顶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戏帽。戏曲官帽的制作,在潜移默化中厚植文化自信。

实践团成员指导孩子们制作戏曲官帽

孩子们展示制作的戏曲官帽

(二)探寻国家非遗——杨源四平戏

政和四平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月24日,实践团在杨源乡政府张陈香的带领下,参观了四平戏展示馆,了解四平戏的历史起源、表演特点、人物道具、妆容服饰等,并身体力行,画脸谱,着戏服,学习并演绎四平戏经典曲目《九龙阁》部分片段。

实践团队访谈了省级技艺传承人张陈山和市级技艺传承人张陈灶。访谈中,两位传承人详细介绍了四平戏的种类、四平戏与其他戏曲的差异,深情讲述了个人与四平戏、四平戏与杨源的历史渊源。杨源四平戏现已研发出书签、抱枕、茶杯、餐具等一系列新颖、实用的文创产品,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团队还通过学院抖音平台“信息之声”开展四平戏文创产品宣传直播,收获点赞9.6万余次,为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为赓续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成员参观四平戏展示馆

市级技艺传承人张陈灶协助进行戏曲装扮

省级技艺传承人张陈山、市级技艺传承人张陈灶访谈现场

实践团队直播现场

实践团队合影

(三)寻觅传统美食——手工光饼、新娘茶

 光饼是南平特色小吃,传统手工光饼大致为一寸多见圆一块的烤制面饼。根据史志典籍记载,这是明代戚继光抗倭部队随身携带的行军干粮,人们为了纪念戚继光,便称其为光饼。新娘茶流传至今已经有五百年历史,每年端午节前一天,村里所有在这一年内娶新娘的人家,都要置办丰盛的“新娘茶”招待乡亲。抓住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契机,“品新娘茶,赏四平戏”已成为杨源吸引游客的一张靓丽名片。实践团走进杨源乡百年手工光饼店和新娘茶,挖掘传统美食的历史文化底蕴,揭秘光饼传统制作技艺,动手体验手工光饼的制作,找寻民间记忆中传统美食的味道。


实践团学习了解地方传统美食光饼的历史渊源与制作流程

实践团亲身体验光饼的制作

(四)走访民俗文化——鲤鱼文化、廊桥文化

爱鱼、护鱼的风俗,伴随着杨源村民世代繁衍生息,形成了独具特色人鱼和睦的传统文化,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之美;政和是我国古廊桥最集中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杨源的古廊桥,构造独特、装饰华丽,有矮殿桥、花桥、龙滩桥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廊桥文化。实践团实地探寻了杨源的鲤鱼文化和廊桥文化,探秘传统古村落、古典建筑的精细构造和历史底蕴,了解学习廊桥的相关知识和结构特点,调研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为保护廊桥文化奉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了解杨源乡廊桥文化

实践团成员表示,有机会走进并体验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次难忘的实践经历。他们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弘扬中汲取养分,继续在挖掘与实践中继承传统,在保护和继承中发展创新,努力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散发耀眼的光芒,为赓续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做出贡献。


地址:福州市南郊相思岭 350119

Copyright@ 2012 菠菜资源网信息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