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脉传统 赋能杨源(二)|凝聚青春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时间:2023-08-02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7月22日-26日,信息工程学院“寻脉传统 赋能杨源”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南平市政和县杨源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一)支教坂头小学,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为推动城乡美育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23日,实践团在杨源乡坂头小学开展支教助学活动,先后开展了戏曲官帽和手绘风车的制作等手工课程,共同完成了信任背摔、信任盲行等素质拓展活动。信息工程学院与坂头小学于2019年起共建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已先后组织近50余名大学生到该校进行实践活动,将青春色彩融入支教助学,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彰显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

孩子们展示制作的戏曲官帽

“寻脉传统 赋能杨源”乡村振兴实践团与孩子们的合影


(二)探寻传统技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24日,实践团探寻了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政和四平戏。了解四平戏的历史起源、表演特点、人物道具、妆容服饰等,并身体力行,画脸谱,着戏服,学习并演绎四平戏经典曲目《九龙阁》部分片段,访谈四平戏省级技艺传承人张陈山和市级技艺传承人张陈灶。通过学院抖音平台“信息之声”开展四平戏文创产品宣传直播,收获点赞9.6万余次,为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为赓续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还实地探寻了杨源的鲤鱼文化和廊桥文化,探秘传统古村落、古典建筑的精细构造和历史底蕴,进一步了解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实践团走进杨源乡百年手工光饼店,挖掘传统美食的历史底蕴,揭秘光饼传统制作技艺,动手体验手工光饼的制作,找寻民间记忆中传统美食的味道。


“寻脉传统 赋能杨源”乡村振兴实践团演绎四平戏《九龙阁》片段

“寻脉传统 赋能杨源”乡村振兴实践团访谈四平戏省级技艺传承人张陈山、市级技艺传承人张陈灶

“寻脉传统 赋能杨源”乡村振兴实践团了解杨源乡廊桥文化

“寻脉传统 赋能杨源”乡村振兴实践团学习了解地方传统美食光饼的历史渊源与制作流程

(三)访特色企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25日上午,实践团队前往杨源乡富坂村,深入福建深山云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妮娜公主”葡萄园开展特色产业调研。在调研中详细了解园区智慧农业设备、品种特质、气候特点、土壤结构、经济效益、农民增收等情况。随后,实践团致力于“妮娜公主”葡萄的品牌推广,开展“我是产品推荐官”为主题的助农视频拍摄,通过新媒体进行特色产业宣传,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贡献绵薄之力。下午,在杨源乡副书记张孙敏、团委负责人吴陈汪、杨源村书记叶德宝的陪同下,实践团参观了政和县德宝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和东源茶谷生态茶园。多年来,杨源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高山茶叶有品质、有规模、有效益,要发展好”的嘱托,积极落实三茶统筹融合发展理念,引入省级重点项目“瑞和白茶庄园”,打造东源茶谷生态茶叶基地。在制茶车间,叶德宝书记向实践团队介绍了政和白茶的制作工艺和流程,并在指导下学习体验了部分制茶手法。随后,实践团队前往东源茶谷生态茶园,详细了解政和白茶的茶种类型、生长环境、气候条件和采摘方法,并尝试进行白毫银针的采摘。

“寻脉传统 赋能杨源”乡村振兴实践团以助力乡村教育、地方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发展为主线,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实践团队成员表示,他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青年的期许,发挥大学生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作用,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牢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和汗水!

实践团队调研“妮娜公主”葡萄产业

实践团队与葡萄园负责人亲切交谈并详细记录调研情况

实践团成员了解制作工艺和流程

实践团队学习白毫银针采摘方法

实践团队在东源茶谷生态茶园合影


地址:福州市南郊相思岭 350119

Copyright@ 2012 菠菜资源网信息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