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农记忆

首页 > 校庆网 > 福农记忆 > 正文

福农故事 | 协职党支部在将乐的抗日救亡运动

时间:2022-12-03发布人:

回首往昔,更进一步;文化不竭,福农不枯 。文化是一种熏陶,一种氛围。值此百廿校庆之际,为弘扬耕读文化,传承校史记忆,特开辟福农故事专栏,选取校史故事,溯源追流。知来处,看今日,为往者反思,为来者殷鉴。

时间:1941-1943年

地点:将乐水南

事件:协职党支部在将乐的抗日救亡运动

人物:福州私立协和职业学校校友余仲光、江作宇、吴长霖

1941年4月21日,日本占领福州。1941年5月,福州私立协和职业学校被迫从闽清县六都再次内迁将乐县水南镇溪南村古樟树东侧的溪南书院。

溪南书院建于明正德九年(1515年)。清末废科举,书院改为谢氏宗祠。该祠坐东朝西,平面呈长方形,占地220平方米,砖木结构。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七柱,为单檐硬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地面用长0.3米、宽0.18米的青砖错缝拼砌,石阶用长2.3米、宽0.3米、厚0.18米的花岗石砌筑。厅堂前为空坪,风火墙部分砖砌、部分土墙。1994年由谢姓自筹资金进行全面维修,面积有所扩大,并被将乐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溪南书院是1931至1934年红军三次进驻水南的办公地点,水南区苏维埃政府办公地点也曾设在溪南书院。抗日战争时期,福州私立协和职业学校临时校址迁于此,也是中共福州协和职业学校党支部秘密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活动场所。

1941年春天,江作宇考入协职闽清校区,发展了吴长霖和郑一惠同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日本侵略者向福州沿海大举进犯,致使福州第一次沦陷。1941年4月,福州私立协和职业学校被迫从闽清县六都迁到将乐县溪南村谢氏宗祠,当时学校已有江作宇和吴长霖2名共产党员。协职搬到将乐后,家在沦陷区的学生经济来源都断绝了。于是他们组织同学们进行生产自救,上山伐木,下河抬木料,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将乐县水南镇溪南村谢氏宗祠(福州私立协和职业学校抗战时期旧址)

将乐水南书院被当地政府开辟为水南苏区纪念馆

1941年秋天,余仲光同志复学,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成立了中共福州协和职业学校党支部,余仲光为支部书记,江作宇、吴长霖为委员,分别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隶属中共南平中心县委领导,直接联系人杨人屏,通信地址由南平国货公司林子民转递。因当时协职党支部尚处在隐蔽状态,其活动严格按照“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上级指示要求开展。

协职党支部成立后,余仲光等三人经常在一起研究怎样做抗日宣传、怎样分析形势、怎样扩大组织。当时学校规定学生会干部都要参加“三青团”,怎么办?党支部经研究后向上级汇报,由于当时与上级党委失去联系,时间又紧迫,在没有得到上级党委的指示下,学校党支部便根据上级组织“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指示精神灵活处理。最后决定支部三人都一起参加 “三青团”,并选择时机掌握和接管这个组织,巧妙利用“三青团”为党组织工作,余仲光还被推选为中队长。这期间,打入“三青团”的三名党员通过交朋友,还培养发展了林义璋、詹修玉、詹玉珍、郑一惠、郑瑛、林志庄等6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同仇敌忾。协职的许多进步青年学生,为了宣传抗日,激发将乐人民的爱国热情,火热热地组织起“抗日协职剧团”,情切切地搞起演唱宣传,每星期演一次。当时演出的节目有《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放下你的鞭子》《打回老家去》《生死线》《雷雨》《三江口》《女性的呐喊》等歌曲与话剧。他们纷纷走上街头、摆渡到城关演出,甚至到顺昌、洋口与当地的进步剧团会演。


抗日协职剧团合影

学校还组织晨呼队,每天早上到水南渡头、城关街头高唱抗日救亡歌曲和喊口号,演唱《打倒日本》歌,歌词是:“打倒日本、打倒日本,救中国、救中国!我们大家团结,我们大家团结,救中国,救中国!”还有唱:《到敌人后方去》《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救亡进行曲》《前进歌》等。歌声嘹亮,萦绕在镛城上空,催人奋进,鼓舞斗志。

协职党支部通过组织班班办板报的形式,宣传抗日形势和普及农业知识。当时学校有6个班,一共100多名学生,几乎人人都动手参与,板报办得很有起色。不但在校内办,在节日期间还办到城关去,进一步扩大了宣传教育面。

为了发动群众,支部三人到校外租房住,并在水南办起了一所农民夜校,他们不能以党支部的名义公开活动,就以基督教会、天主教会、青年会的名义吸引20多位农民参加学习。夜校的具体工作由林义璋负责,授课内容有:时事(抗日战争动态)、语文、算术、音乐(主要教唱抗战歌曲)。

为了给抗日前线募捐,在学校党支部的秘密组织下,同学们的抗日救国热情很高,有的去做工,有的去砍柴,也有的去烧炭,还有的做豆腐、粉干,去做木工……他们把所得的钱全部贡献给国家,支援抗战。女同学则上山采杜鹃花义卖。她们手拿着杜鹃花边叫卖边演唱:“先生,买一朵花吧!先生,买一朵花吧!这是自由的花呀!这是解放的花呀!买了花,救了国家。先生买一朵花吧!先生买一朵花吧!”会炸油条的同学就炸“油炸烩”义卖,表示他们对卖国投降派的愤恨和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如今的谢氏宗祠回归平静,但70多年前那响彻镛城的抗日救亡之声将永载史册。

(来源  福农记忆、将乐“水南苏区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