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领同学们站稳人民立场,投身强国伟业。7月3日至7月5日,经济管理学院“寻迹乡村新时代,见证生态新文明”赴霞浦乡村振兴促进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汪萍、郑琳、钟建老师的带领下一行13人前往宁德霞浦,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特色产业发展”等为主题进行调研,期望通过此次活动了解霞浦发展的典型事实,为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支撑。
实践队在霞浦站合影
寻迹美丽乡村: 渔旅发展新突破 垃圾分类新时尚
实践团队首先进行乡村振兴调研,实践队来到了素有“东方海上威尼斯”之称的东安海上渔村,队员们从渡口乘船出海,到渔排的路上感受“海上渔村”的发展巨变和海洋的美好生态。通过渔民了解到东安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为渔排天然的避风避浪的良好环境,非常适宜发展海上养殖业,被誉为“聚宝盆”,通过与霞浦当地渔排渔民交流相关产业发展,队员们理解新型集体经济,激活了当地“渔村”乡村振兴内生活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逐渐深入,队员们了解到如今水上渔村现在的生活配套已逐渐齐全,有小超市、小饭馆及淡水引流设施。他们来往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穿梭于渔排海道间的客货两用的渔船,也有专门用来接送村民上下班。
队员与鱼排村民进行交流
实践队乘船出海调研
队员们参访调研鱼排产业情况
实践队在鱼排合影
鱼排海洋生态情况
因霞浦突发“新冠疫情”,面对困难实践队重新部署,就地调研。实践队走进了三沙镇大路顶新村,村街道充斥着安宁生活的气息,空气中蔓延海乡余韵。小分队沿街入户调研,关心居民生活事宜,针对生活生产垃圾处理方面展开采访与实地调查,分发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并进行入户宣讲,宣传垃圾分类新时尚理念,他们的访问受到当地村民热情回应。
和村民宣传垃圾分类新时尚
入户进行美丽乡村调研
农村“垃圾分类”实地调研
实践队在三沙镇大路顶新村合影
实践队走进三沙镇东壁村,村庄具有独特的海边风情。小队成员们进入村中民宿,了解旅游产业发展途径,海洋文化的建设结合“悠然见南山”的闲逸氛围,成功摆脱贫困,让大家学习到与传统农业振兴与众不同的乡村振兴新思路。
三沙镇东壁村旅游民宿调研情况
三沙镇东壁村民宿建设情况
实践队在三沙镇调研合影
见证生态文明:碧海银滩新文明 幸福海洋新生态
本站实践队参与河流海洋的专项护理和环保宣传,开展爱河护河行动,加强河流海洋保护。队员们来到了三沙镇虞公亭沙滩、小皓海滩,现场调研海洋生态环境,开展水质检测专项活动,通过试纸的酸碱性了解河湖海洋文明新生态。同时,对游客和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情况,并分发海洋生态保护的宣传册,进行海洋生态保护的宣讲宣传,大力倡导“幸福河湖”理念,最终形成调研报告。这里靠海而生,通过走访,队员们了解到近海养殖是周边大部分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养殖间隔期村民从事近海捕捞。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技术进步,捕捞工具得以每年更新,这不仅提高了村民收入,也使海洋环境获得改善,更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在虞公亭沙滩进行海洋生态保护调研和宣传
海洋生态实地调研和水质抽取
海洋水质检测情况
在海洋调研地小皓沙滩合影
开展海洋生态调研
特色产业调研:生态企业振乡村 共建基地促发展
为深入调研霞浦特色产业情况,7月5日,实践队前往校友企业霞浦县习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霞浦习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了解了现代生态农业、旅游业背后的发展理念与智慧,并对话负责人。依托霞浦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形成了种、养及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链,同时进一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逐步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校友企业有望实现“产、供、销、农、文、旅”全链式发力,从而构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了榜样力量,感受到了创业精神。调研后,队员们与企业进行了共建“社会实践基地”仪式并授牌,双方也表示将继续以丰富新颖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宽实践渠道,以共建共享共赢的方式,不断提高社会实践水平和发展。
特色企业调研
霞浦县习丰企业种植情况
实践队员代表和企业代表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本次赴霞浦乡村振兴促进团充分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霞浦县开展国情观察、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产业调研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体现育人作用,让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