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非物质文化唐氏动物标本制作展示
一把手术刀,一具动物尸体,一个匠心工艺,赋予了动物原有的灵性。5月11日,动物科技学院“职业教育周主题活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唐氏动物标本制作展”在教学楼一楼如期进行。我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能大师工作室唐兆和老师携其弟子们为全院师生带来动物标本制作技艺展示。
据悉,唐氏标本制作技艺的起源要追溯至19世纪末,“开山鼻祖”唐春营携同他的儿子和同胞兄弟,在英国人拉图史的点津下,开始采集制作动物标本。唐氏后代从最初的制作动物研究标本逐渐发展为制作现代的动物生态标本,开创性地使用了填充法制作标本,方法省时简便、易于操作。自1907年开始,唐氏后代们因其独特的技艺而受聘于各大高校、研究所、博物馆等。除了最为突出的动物剥制标本制作技艺,唐氏动物标本制作技艺还逐渐延伸至动物内部解剖标本、骨骼标本等制作。唐氏标本制作技艺参与见证了中国现代自然学科尤其是生物学科的发展轨迹,为我国生物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在动物学界,人们尊称唐氏家族为“标本唐”。
“要根据动物形态进行剥皮,将鸽子从腹部向脖子的中央处轻轻划开表皮,从划开的口子处,先用剪刀将脖子剪断,然后缓慢讲鸽子的躯干给剔除出来。注意不要破坏皮张……”现场唐老师用生动的语言给前来观摩学习的师生们介绍了唐氏标本技艺的基本的过程,随着手术刀的起起落落,标本雏形逐渐形成,最后,经过唐老师的加工塑形,一具具神采奕奕的动物标本即呈现了出来。活动最后,唐老师希望通过职业教育周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唐氏标本制作技艺,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动物标本制作,并将制作技艺传承发扬光大。
图1 唐兆和老师讲解示范标本制作方法
图2 唐兆和老师对作品进行指点
图3 校领导陪同嘉宾莅临现场观看标本